山东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词
发布时间: 2014-12-03 浏览次数: 189

各位代表:

首先,感谢研究会全体会员单位所给与我的充分信任!不过,我更愿意相信,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!在此,我愿意和大家一起,共担这份责任,在未来的四年中,把学报研究会的工作做得更好!

四年来,我省高校学报事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长足发展,概括起来,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一是在整体上呈现走强趋势。比如,在全国性的评奖活动中,我省学报界喜获大丰收,就是这种走强趋势的典型表现。

二是在局部出现新的动向,在某些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,可喜可贺!比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新的英文刊的创办,呼应了中国文化与学术“走出去”的现实要求,也表征着学术期刊发展的新趋势。

三是一批专题式、问题式特色栏目正在茁壮成长。综合性学术期刊在日趋残酷的竞争环境中,要占有一席之地,为人所看重,一看质量,二看特色。内在质量的提升,非一朝一夕所能,是个细工慢活。但是,特色栏目的建设,只要眼光独到,选点准确,组织到位,确实能够见到短平快的效果。目前来看,我省学报界有些会员单位在特色栏目建设领域,已经找到了适合本刊风格的路径。下一步要做的,是走向全国学术界,扩大其外部影响力。

四是我们有一批具有高度的事业心、责任心的期刊主编,而这是办好一本期刊的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条件。某种意义上说,一本期刊的境界,决定于这本期刊的主编的境界。好在,在我省学报界,高境界的主编越来越多了。

同时我们也应看到,作为一个整体,我省学报界的发展,还面对着诸多的挑战。

首先,是自我观念更新的挑战。数字化时代对于办刊人的要求,无论是期刊选题策划、组稿,还是编辑、出版乃至传播,迥然不同于纸媒时代。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学习、主动应变,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。为了山东省高校学报界的整体生存和发展,我们特别迫切地需要自我加压,主动求变。

其次,所处区位的挑战。办好学术期刊,靠近学术中心,得信息之便,非常重要。得地利之便,才便于与学界沟通;才能及时谋变。在这一方面,山东省期刊界不具备优势,甚至是处于劣势地位。

那么,怎样变被动为主动,消除地利之不便?一是主动出击,加强沟通;二是要善于发掘“人无我有”的地域性文化优势和,“人有我优”的学科优势。打特色牌,搞特色化建设,这不正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所在吗?因此,我们应当在寻找比较优势上多多开动脑筋,破解区位弱势的挑战。

第三,是外在量化评价体系的挑战。在目前不良的学术生态环境和期刊生态环境下,期刊评价主体发生异化,由曾经的学术共同体主导,变为评价体系主导,给学术期刊带来极大的压力;同时也对正常的办刊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干扰。作为一家期刊,我们无力改变这种局面和环境,但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既定的办刊宗旨和方针,自主办刊,自觉办刊,而不是唯评价体系的马首是瞻,失去定力,迷失自我。更不应为了提升影响因子,搞小圈子,搞“互引联盟”,投机取巧,搞不正当竞争,破坏正常的期刊生态。对于这种有违职业精神的行为,有关部门和机构,包括CSSCI,已经具备鉴别和应对之策。比如,今年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的评优活动,就根据SCCSI提供的信息,剥夺了湖南几家搞得比较过头的期刊的参评权。希望我省高校学报和学术期刊,通过苦练内功、提升期刊内在质量的正当方式,提高影响因子,这才是迎接量化评价体系挑战的长久之计。

各位代表,看到我们四年来所取得的长足进步,我们有信心展望下一个四年的美好前景;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挑战,并起而迎接这种挑战,我们相信,四年后的中国学报界,将会出现更多来自齐鲁大地的优秀期刊和特色栏目。

让我们在未来的四年里,共勉并努力吧!

    谢谢大家!